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余氏历代三甲:文状元   榜眼   探花
廣德堂余成发表于 2013-07-02 11:29
今有幸读了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 作者 王鸿鹏 《中国历代文状元》《中国历代榜眼》 《中国历代探花》发现我余氏状元仅有二人——宋代的余复 ,明末的余煌
余氏历代三甲:文状元 榜眼 探花——状元篇
状元浅说
状元是中国的特产。状元是中国科举制度诸多名词中最光彩、最炫耀的一个。是创始于唐、
完备于宋,延续至元、明、清长达 1300 年的科举制度中使用频率最高、最为鲜活、最富生命
力的词汇。那么,追根溯源,状元到底是什么?
一、状元是进士第一
“状”取自“投状”;“元”即为第一,居首之意。唐朝时规定,各州贡送到京城的举子,
应试之前要向礼部呈递州里的解状和本人的出身履历等亲状,统称为“投状”,也就是报名
。考试合格后,礼部又要将新进士的身份材料及成绩一起报呈给皇帝,称为奏状。排在最前
面的就是状头。当时只分甲乙等,无状元之名。到武则天天授元年(690)首创殿试之例,
对礼部的考试再行复试,这才开始把按成绩排在最前面的称状头或状元。“状元之名,盖自
此始”。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第一都称状元。在中国科举制度的早期,曾设有许多科目,如果按种类
分,则有贡举、制举、武举、童子举等,而在贡举、制举、武举中,又分进士、明经、贤良
方正、能直言极谏、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等等科目。在这诸多科目中,只有贡举中进士科的第
一人称状元(武举第一称武状元),而制举、童子举的第一人均不称状元。所以说,状元是
进士科第一人。二、进士科一枝独秀
“进士”一词最早见于《礼记·王制》:“大乐正论造士之秀者告于王,而升诸司马,曰进
士。”是指造士中学有所成的优秀者,是可以进用任职享受爵禄的士人。到隋朝大业年间才
成为取士科目。
唐代所开科目,先后有常科、制科两大类九十多科。制科是皇帝因特种需要而临时设定的。
对象是极少数的著名人物,加上科目、时间均临时确定,所以被视为“非正途”。常科有数
十种,有些科目因条件特殊、生源有限(如秀才科、童子科),很快就停止了。只有明经、
进士两科,几乎年年开设。此两科中,进士科最难考,录取人数也少。但它以诗、赋、应用
文写作为主要的考试方式,比明经考帖经、墨义更能显示应试者的才能,所以进士科最受尊
重,影响也最大。尤其唐代,应进士举的被称为“白衣公卿”、“一品白衫”,考中进士便
是“登龙门”。史称:“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盛焉”。当时非常流行这
样一句谚语:“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既是说 30 岁明经登科年纪算是老的,而 50 岁考
中进士依然属年轻。
唐代进士科兴盛的另一个原因还在于,进士科每年取中的人数虽比明经少很多,大概在三十
人上下,但后来位极人臣的进士常常十有二三,登显列的更是十有六七。一大批著名学者、
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都是进士出身。如裴度、王维、刘晏、王勃、陆贽、张九龄、房玄
龄、柳宗元、柳公权、韩愈等。在社会上的影响面极大,以至于“缙绅位极人臣,不由进
士者,终不为美”。唐朝宰相薛元超曾感叹到:“吾不才,富贵过人,平生有三恨,始不以
进士擢第,不娶五姓女,不得修国史。”(五姓皆为当世第一高门大户,有崔、卢、郑、王
、李)。连唐宣宗也对进士爱慕不已,在宫廷之中赫然自题“乡贡进士李显龙”。
下一页 (1/4)
回帖(5):
5楼:
4楼: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状元郎的命运文章来源:《追寻历史的真相》 点 ..
3楼:中國歷代狀元榜



CCTV.com2009年08月21日 13:13進入復興論 ..

全部回帖(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