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引子——安徽的党项遗裔 对安徽党项遗裔的探索主要是围绕着余阙及其后裔展开的调查。余阙为元朝唐兀人,先世 居武威,其父沙剌臧卜因在庐州(今安徽省合肥市)做官,遂定居于庐州。余阙以科举出 身,元末为安庆守帅,城破死节,由此名声显于后世。1981年,史金波和吴峰云根据从地方志里获得的线索,同赴安徽调查余氏后裔。根据他们的调查结果,并参证访得的两部《余氏宗谱》,弄清了自元末余阙至今已延续二十七世的 传承关系。调查结果表明,在安徽合肥和安庆等地共有余氏后裔约5000余人,他们今天都 已彻底汉化,只有少数有文化的老者才知道自己是党项人的后裔。这一调查结果为研 究入居内地的党项人与汉民族融合演变的历史提供了典型的例证。
西夏王陵——宁夏的瑰宝
宁夏的天一向是那么的干燥,头顶的太阳永远有无尽的光芒。然而,当我来到贺兰山下,站在西夏王陵前的时候,天空突然阴沉下来,下起了毛毛细雨,似乎把灿烂的夏一下子带进了阴凉的秋。我们凝望着映衬在贺兰山下的西夏王陵,那无尽的悲壮与凄凉把我们紧紧地笼罩着……
黄沙、衰草、碎砖、砾瓦、断碑、残剑……一个纵横河西走廊称王称霸达两个世纪的王朝,只剩下了这些沧桑无比的符号。其他王朝,我们可以从史书中寻得整章整节的史料,而西夏,我们只能从那些废墟中苦苦寻觅它曾经的辉煌与衰败。西夏王陵就像整个西夏历史的一页残卷,那些荒墓残冢就像一页页残损的书页,见证着被毁坏的文明。
整个西夏王陵总共有200多座墓冢,但今天开放供游人参观的只有三号陵——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的帝陵。在中国的历史上,几乎所有的帝王都留下了浩繁沉重的文字。西夏文刻《孙子兵法》
然而,李元昊例外。尽管他本身就是一部厚厚的历史大书,尽管他建立的王朝在历史上真正存在了189年,然而二十四史中,却完全是一片空白。
公元1032年,李元昊禅位,当时的西夏仍隶属于大宋王朝。而血气方刚的李元昊一登王位,“王霸”的愿望就显得有些急不可待。他大刀阔斧地开始了称王的准备工作。他首先去掉了唐、送所赐的李、赵之姓氏,自称“吾祖”(“吾祖”为党项语,意为“青天子”),以示与宋王朝诀别,又自认鲜卑拓跋族之后人,强令党项部族人一律“秃发”,且限期三日,有不从者即处死之。他自己率先剃秃发,以示与中原及其他民族相别。同时,他更改了年号、扩建宫城、广营殿宇、设州立县、封官封爵。李元昊用了六年的时间,完成了建立西夏王朝的各项准备工作。他亲自拟写了一份给宋王朝的奏表:“伏愿一垓之土地,建为万乘之邦家。”
公元1038年,李元昊正式登上了皇帝的宝座,那年他34岁!
一个新生的王朝,必定想威服天下。这时,整个河西走廊已经完全在西夏的控制之中,而李元昊的野心还不止于此。为了巩固自己的帝位,他称帝后在不到五年的时间内,与宋王朝进行了三场大的战役,使得宋王朝不得不与西夏签订合约。之后,李元昊又与辽进行战争,历经数年,威服辽国。此时的西夏已拥有“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方二万余里的疆土,终与宋、辽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然而这位不可一世的君王在建邦十年之后就如一颗划过天空的流星一般陨落了。他的陨落因为他没能过一个“关”,一个众多英雄都难以逾越的关——美人关。这个女人就是没移氏。她本是李元昊为自己最宠爱的儿子宁令哥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