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安庆城西,纪念西夏余荫、党项后裔余阙之大观亭原貌
回帖:《大观亭志》提要
上一篇 / 下一篇2009-11-30 15:55:08
查看( 57 ) / 评论( 0 )
《大观亭志》,有清宣统辛亥年仲秋月(1911年夏历八月)合肥李氏慎余堂活字排印本(书后署“安庆宜春阁聚珍版排印”),以及宣统辛亥年孟秋月(夏历七月)印于皖城衙斋的铅字印本(署“安徽官纸印刷局铅印”)等两种,另民国初年有重刻本。八月版共分六卷,前三卷为散体文,后三卷为诗、词、楹联;七月版分上、下两卷,上卷为散体文,下卷为诗、词、楹联。
两种版本共收散体文约60余篇、诗近200首、词12首、楹联50余副。总体看,八月版体例较为完善,收罗也较完备,除了极少数诗文未录外,可以说是“网罗备至”;七月版体例较为散乱,呈现出未经全面加工的面貌,故“虽成犹未完备”(李国楷语)。现在我们以八月版为底本,参考七月版分本志为上、下两部共六卷,全志约十二万字。
本志编纂者是清末合肥人李国模,另一位参与编订校辑者是江苏丹徒人李丙荣。李国模字筱崖,李鸿章嫡孙,曾官任山东道员,与弟国楷寓居安庆大南门内任家坡李太史第。李国模好文史,纂辑出版《大观亭志》,首次分上、下卷及卷末出版,旋即在广征博采史料的基础上,又以六卷本出版。李丙荣,江苏丹徒人,著述有《行囊游草》等,与丹徒人李恩绶(丙荣之父,字讷庵)长居皖地,编辑校订过多种皖地名胜志,合肥人周行原在七月版后跋中说:“树人(指李丙荣)贰尹向隶舒籍……因将余豳公之轶事及诗文题咏搜采綦勤,作述相继。”即指他为编订《大观亭志》所做的工作
大观亭是明嘉靖年间安庆知府陆钶为纪念元代安庆守臣余阙所建,时任安庆府推官李钦昊在《四明陆太守新建大观亭记》中有详细记述。余阙,祖籍甘肃武威,后随父任官居庐州。元末,余阙驻守安庆,与红巾军交战七年多,最终城破自刎,全家尽节。历代统治者十分推崇其“忠节”,把他当作楷模来宣扬。纪念余阙的大观亭后来也成为安庆胜景之一(“大观晚眺”)。安庆今有“大观区”,其名盖源于此。清宣统年间,合肥人李国模广征史料,遍搜国内有关记载歌颂余阙的史志、文章(包括轶事、疏、序、颂、记、论、述、碑记、祭文、图、跋以及诗词歌赋等),歌颂余阙忠君杀身成仁、全家和袍泽死难的事迹,把他比作张巡、许远、颜杲卿、岳飞、文天祥、谢枋得、陆秀夫等,作为封建王朝忠臣的楷模。同时,作者对元、明、清三代的农民起义军采取贬斥、辱骂态度,反映了其阶级立场的局限。
大观亭旧为皖省胜景,与武昌黄鹤楼、江南庾楼齐名,本为吊古抒怀之所,后渐成游览胜地,所谓“俯瞰长江,一泻千里,名山对峙,宛然画屏。”文人墨客留迹甚多,可惜近代毁于兵火,旧迹已难寻觅。李氏编纂的《大观亭志》,对于传播大观亭起了很大作用,使之成为安庆文化史上的重要典籍。即使从今天看来,亦不失为了解皖江文化的一个有益的窗口。特点校出版,以飨广大读者并所有为安庆文化建设作出贡献的人们
转自【安庆地方志办】

大观远眺.jpg
下一楼›:重修忠宣余公祠碑记请版主合并至古迹新貌http://www.worldyu.com/read.php? ..
‹上一楼:邓石如给余忠宣(余阙)的碑刻拓片

ID编号:JD417275 ┊ 日期:2 ..

查看全部回帖(22)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