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公讳靖,后人称余靖,即是太祖余忠襄公,原名希古,字安道,号武溪) 。
余靖是北宋名臣,宦海沉浮,凡四十年,充满传奇色彩,有不少趣闻轶事,耐人寻味,给人启迪。
他天资聪颖,刻苦读书,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应试中进士,时年24周岁。这是他人生的一个大转折,从此步入士途,开始在州县做地方官,他信仰儒学,有为国为民立德、立功、立言的执着追求,深知”水可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为官兢兢业业,关心民众疾苦,尤其注重自身品德修养,对历史名人完璧归赵的蔺相如,敢于犯颜直谏的魏征,以及本朝贤相寇准等十分钦佩。引为榜样。根据多年为官体验,提出”清、公、勤、明、和、慎”的着名”从政六箴”,作为座右铭,终生恪守。与他同时的包拯,曾任端州知府(今广东肇庆市),据说在离任下属私自为他带走了一方珍贵端砚,他发现后,为示廉洁,在中途把它抛于江中,一时传为美谈。余靖任广州知州多年,在离任时,两袖清风,什幺也没有带。因此,在中途就没有什幺可抛弃的了。以他这种高洁品格,日后进入羊城”八贤馆”,就是十分自然的了。
天圣八年(1030年),余靖参加”书判拔萃科”考试,名列榜首,这在当时是极大荣耀,也为他入朝为官创造了条件。初为京官,任秘书丞、集贤校理等职,主要是以事编审经史典籍等工作,这是要有学术素养的。这期间,京师发生了一件震动朝野的大事,因此,余靖初露锋芒,显示刚正直言的天性。景佑三年(1036年)范仲淹不满宰相专权,官场黑暗,吏治腐败,乃上”百官图”说明问题严重,以引起朝廷注意纠正,但是忠言逆耳,反遭诬陷被贬。对此,朝堂诸公,缄默不言。这时,只有余靖无畏无惧,挺身而出,据理力争,为范抗辩,但亦被贬。后尹洙、欧阳修也为此被贬。因他们主持正义,被称为”四贤”,名声大振。但贬官对余靖等人来说,只是一种磨炼,他们宠辱不惊,沉浮坦荡,更能大彻大悟,以诗文言志。在被贬岁月,范仲淹撰写的”岳阳楼记”其名言”先天下之扰而扰,后天下之乐而乐”千古流芳。欧阳修所作”醉翁亭记,其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乎山水之间”感人肺腑。余靖的名篇”落花”、”惠州开元寺记”广为流传,为人称道。这实际开了宋代贬官文化的先河。真可谓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余靖等景佑被贬,本来就是错案,在朝有正义感的同僚多有上书为他们陈情的,后仁宗也有醒悟,范、余等人的境遇有了改善,职位有所升迁。庆历三年(1043 年),余靖、欧阳修、王素、蔡襄先后任谏官。同年范仲淹被重用,回京主政,推行庆历新政,四谏官及韩琦等是主要人物。应当说,发动参与新政的都是有雄心壮志的英杰。新政是以范仲淹上陈为纲领的,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改革内容。重点则是改革吏治,澄清朝政,建立一个有威望的政府,为此,就要起用贤良,斥罢庸劣,势必波及在位官僚权贵,这是有风险的,要有胆略。余靖等四谏官,以上至宰相大臣,下至各部百官均可参劾特殊地位,大刀阔斧,矛头直指那些昏庸无能,营私舞弊的官员,即使涉及皇亲国戚也不例外。余靖有关张尧佐的奏章就很典型。仁宗因爱屋及鸟,要重用宠妃的伯父张尧佐,余靖认为不妥,上表极力反对,也受到蔡襄、包拯等大臣支持。后来,仁宗只好作罢。余靖力推行新政披荆斩棘,出谋划策。建树殊多,是他发挥才干,展现风采的辉煌时期。
余靖三使契丹(辽),安定边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