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尝思木有根而枝茂盛,水有源而流泽长。祖宗于子孙,犹如根于枝而源于水也。所以国有国史,族有家谱。国人敬宗修谱,梳清頌流,非一朝一夕。在记录家族历朝历代发展状况的过程中,既追忆祖先的丰功伟业,也激励今人延续血脉,传承先人优良传统,又启迪后人振兴家族,开拓未来。
《平苍余氏志》记述了平苍余氏的辉煌历史、地域沿革、姓史渊源、风土人情、文物古迹等。它不仅仅是我们余氏家族的历史图籍,更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瑰宝。它的问世体现了国家的繁荣昌盛,百姓的安居乐业,家族的团结兴旺,可谓是平苍余氏发展至今的空前盛举。
余氏源远流长。早在五、六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有先民拓东海之滨、鳌江两岸这片沃土上繁衍生息。余氏一姓多源,有姒姓余、姬姓余,‘还有铁改余、余厥从汉习之余等其他余。平苍余氏各宗支始祖于唐、明、清各个不同时期从不同地方迁来平苍
安居。据有关宗谱记载:最早徙平阳境内定居的是横阳余氏始祖宥公。于唐乾宁甲寅(894)年从福建莆田迁来。其次是金乡余氏始祖真公从福建长溪赤岸迁入平阳之沙冈,转迁烊城底迁金镇。再次是金乡余氏始祖启斌公于明洪武年间从宁波鄞县望春乡迁来。另外,还有余家墓始祖珠公、南山余氏肇基祖建溪公、缸窑二沙余氏始祖明齐、明道二公、显桥余氏始祖风森公、桥墩碗窑余氏始祖应华公、西台下余氏肇基祖丙公、埔坪余氏始祖仰西公等等,亦纷纷从周边迁来。
历经了上千年的迁徙、整合后,平苍余氏终于在“瓯南”这鱼米之乡扎根,开山辟地,日耕夜息,辛勤劳动,建立家园。同时繁衍生息,支系蔓延,繁盛发展。嗣后各宗支又不断往周边村镇搬迁发展,立谱建祠。横阳余氏宗支分:
新浃、新渎、台头、宫南、上呈、水头怀溪六支宗;金乡余氏宗支分金乡、将军、前堡、浃中堡、宕烊五支宗;余家墓余氏宗支分:余家墓、埔后、长连屋三支宗;南山余氏宗支分:南山、埭头两支宗,未分支宗的有缸窑、显桥、碗窑、西台下、官塘底、埔坪等六支宗,
共22支宗,建祠堂23座,宕烊支宗宗祠被占用。据平苍两县的初步统计有余氏聚居之村庄31亇,总人口约1.9万。迁往平苍境外发展的约近三千人,分布地有:浙江省的缙云、永嘉、瑞安、乐清、文成、富阳、衢州、杭州、温州、丽水等县市。福建省的福鼎市、江苏省的宜兴市、上海市、武汉市,还存徙居台湾及留学的居美华侨。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平苍余氏紧扣时代脉搏,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积极进取,硕果赫然。经济巨变,人才辈出,余氏的宏伟事业日新月异。
兹值中华盛世,重修族志之际,平苍余氏族人不忍祖先的文化遗产散失湮灭,毅然承担起编修族志的职责,开展全面的调查考证,寻根问祖,正本清源。探微求实,不畏艰难完成了《平苍余氏志》的编纂工作。
族人瞩我作序,诚惶诚恐。然桑梓之情不可忘怀,遂乐为序。
余式厚
于杭州沁雅花园
2007年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