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小结与期盼
综上,首纂者“见旧谱彫残,因缵其志重录家谱”得到的我支隆昌谱,与1994年兴宁谱中坭陂汤里霍公世系,从一贯公到汝彰公所属的该世系13世共18世的比对中,前6世即一贯公到志铭公十兄弟吻合,只是各个世代的介绍简单得多。中间7世即兴宁坭陂汤里1世到7世积学公,万分遗憾的是隆昌谱不知为何相当于以志钦公替换了志道公,以寿山公替换了霍公,使兴宁开基祖对不上号;同样万分遗憾的是兴宁该世系谱又不知为何载明3~6世无法查明而无任何信息,故顺推反推都难推,两谱1世~6世不吻合,好在7世积学公相同。后7世即从积学公到13世,兴宁该世系谱虽然没有积学公儿子的任何信息,而且积学公,其孙敬全公、曾孙复完公除了名别无信息,但是最值得庆幸的是迁葬隆昌的复采公赫然在列,还载有后裔解元,成为我们这支隆昌余氏认祖归宗的最直接证据;同时作为铁证的还有隆昌谱与复新公宗支3子7孙14曾孙及子孙娶氏11人的名、姓、简介等高度吻合,尤其是隆昌谱记载复新公的两个4世孙即君佐和维茂弟到了隆昌,不但细化了该宗支谱记载其27个先祖移居四川的一具体地点,而且成为该两支隆昌余氏认祖归宗的直接证据。
至此,个人认为已有足够的把握确认:一方面我支隆昌余氏实现了认祖归宗;复采--启千—日辉之子永宁到隆昌繁衍的隆昌余氏,乃至复采--启捷除汝彰公外的后裔可能到隆繁衍的隆昌余氏也实现了认祖归宗;复新公两个4世孙即君佐和维茂弟到隆繁衍的隆昌余氏同样实现了认祖归宗。还可以进一步推知,我支余氏族谱记载的复采公一脉移居四川其他地方、移居湖北恩施(曾任县令)、移居福建福清等地的裔孙繁衍的余氏,也因此容易认祖归宗。另一方面,我支族谱确实保留了兴宁祖先的许多宝贵信息,其他多支余氏传承的族谱也很可能保留了兴宁祖先的许多宝贵信息,很可能相互印证,将为兴宁坭陂汤里霍公世系谱的补充完善提供直接证据,或者提供有益线索启示兴宁宗亲进一步挖掘清理隐藏的、虽然显露过但没有得到旁证而未予承认的史料。